我的客人看到我的作品以后说,高先生你的作品很正气,进去后能感觉到正能量。这是做人的基本态度,要在同行里出类拔萃,就得出奇制胜,我经常做一些别人觉得奇怪的事情。当然不按常理出牌也要有一个度,不要变成哗众取宠。”
作为香港最早从事室内设计的建筑师,高文安的创意传奇或者受益于大时代赐予的机会,但机会更多是为兼具天赋与努力的人准备的。“做人要正,做事要奇”,这是对走过古稀之年依然壮志不已的高文安的合宜注解。
守正出奇 设计人生
——高文安设计公司创始人高文安
艺术家大抵都是才气充溢的性情中人。贵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的高文安也不例外。
有一次,高文安邀请那位为《笑傲江湖》吟唱“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而可惜仙逝多年的香港著名填词人黄霑在泰国普吉岛共进晚餐。桌子被摆放在岩石上,透过岩石的缝隙,可以瞥见海的远景,聆听海浪,则更富有层次感;黄昏时,岩石缝隙中刚好看见月亮从海平面上升起,此情此景,令人惊喜万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感唐诗,心有灵犀。难怪黄霑在为高文安的作品集序言中写道:“高文安”三个字,在香港就是“高品位”的代名词。
高文安是香港由建筑师转为室内设计师的第一人,也是香港第一个为品牌代言的室内设计师。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楼市低迷,他设计的住宅区却创造了地产界奇观,开盘当日仅半天的时间,1500套楼房便售罄。原由是当时香港地产界凡是挂牌“高文安”三字的房子就是保价升值的象征,经过高文安设计的房屋价值往往可以翻几番甚至十几番!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可见“高文安”三字在业界的地位。
50岁开始专业健身,53岁拍摄全裸写真,带动着香港健身热潮,被港媒评为十大魅力男性;年过花甲,来内地创业,项目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90多座城市。这位拥有令年轻人亦羡慕的17英寸二头肌的已过古稀之年的设计大师与生活家,现在依然热情满满地在世界各地作文化采风或业务指导。他经历了什么样不凡的艺术人生,他的孜孜不倦的热忱、气场、定力到底又源自哪里呢?
我母亲就是一个家庭主妇,我父亲只是一个做餐饮的老板,他们并没有刻意栽培我成为一个建筑师。我念完书以后就从不同阶层的人身上学东西,所以没有一个人固定是我的偶像或者目标。我一直对自己有要求,一直有求知欲。我活了那么多年,还是觉得不够,我希望再多看一点。我跟年纪大的人学东西,也在年轻人身上学到东西,年轻人的东西可能比较粗糙,我就借用他们闪亮的部分,我用这种心态来做事做人。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机会,但我觉得机会大于你的努力,很多人也努力,但是没有机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文安谈到了努力与机会的关系,同时强调了持续学习的能力。
1949年,年幼的高文安随全家移居香港,就读于当时“慈幼天主教小学”。作为八名子女中最小的儿子,高文安虽受宠但并没有被溺爱,母亲严厉的教育与父亲的刻意栽培,使得高文安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个性。
1961年高文安高中毕业后成为第一批香港留学生远赴海外,就读墨尔本大学建筑专业。大学第一天上课教授就说,进入设计行业,每天睁开眼睛你都要发问,为什么要这样。高文安由此开启对自己的发问,“我一直对自己有要求,一直有求知欲。我活了那么多年,还是觉得不够,我希望再多看一点。”
留学七年时间里,高文安埋首学业,只以书信回家报平安,后以一级荣誉毕业,并荣获建筑系学士之设计优异奖及Picton Hopkins Prize。其毕业作品至今被墨尔本大学留校收藏。当年曾经发生过这样神奇的一幕:因沉迷享受学习与实践的过程,高文安甚至连参加毕业典礼的时间都没有,毕业证书也是从澳洲快递回来的。
成功者的努力并不仅仅停留在专业学习层面,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提升同样重要。“传奇人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可能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种基础。我上学的时候就是学校里面最出众的人,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我也因为这样,学习更加努力。后来到澳大利亚读书,学校里汇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中国学生里能够跟他们打成一片的只有我一个。那个时候我已经很清楚,花那么多钱到澳大利亚,如果还是只跟中国人在一起,我宁可不去。”没有人脉,语言水平也不好,怎么办?高文安想到了去超市、菜市场买东西跟商家聊天,去买一瓶牛奶也跟人家聊半天。增加了自信以后,又去咖啡厅跟陌生人聊天,然后就可以去其它场合跟不同的人交往,医生、律师、建筑师、广告人等。他们觉得高文安这个中国人很可爱,都很愿意帮他,过了一段时间,高文安就融入到他们里面了。
我现在的很多理念和生活状态都是那个时候慢慢培养出来的。”高文安至今感念自己突破文化壁垒的过程:“到我回香港工作的时候变得开朗、开放,这种表现吸引了70年代的香港,所以我一回到香港就一炮而红。”
1969年高文安以建筑系第一名的成绩,研究生毕业回到了香港,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自己的住宅。正是这所房子为他吸引来了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1975年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一个项目给我做。客户在我办公室谈了十分钟后,他说我先表示诚意,先给你定金,支票抬头也写好了,30万港币。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跟老板说希望出去闯一闯,我不想背着你做私单,我觉得对不住你,也对不起这个客人。”
高文安辞去了原有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创办了“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几个月后,他为这个顾客设计的一所粉红色的房屋出现在了石澳的海滩上。高文安拿着这位顾客付的费用当作第一笔启动资金,正式进入了香港的室内设计领域,他的事业慢慢扩大,一些中高档住宅找他来做设计。
1994年,他达到了高峰,但是仅在三年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却一下子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高文安的事业处在了生死徘徊的边缘。“发展商全部停下了,基本上你所有的钱都没有进账,只有付出,所以那个时候就有点彷徨,不知道往后怎么走。那个时候我在泰国买了栋房子,自己旅游度假、享受去用的,要是生意不好的话,我就把房子卖掉,把现金拿回来,要维持公司,只有这个办法了,这样也维持了好一段时间,因为基本上就没有生意,大概维持了有五六年。”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与香港毗邻的深圳也有进一步的变化。2003年,高文安把事业重新起步的目标投向了这里,经过了三年的摸索,他在深圳文化创意园里,发现了一片旧厂房,把这里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造——中间的地方做成了一个咖啡厅,转角有一个庭院做成一个面馆。如今这片曾经的旧厂房成为了深圳文化创意园里非常具有地标性的休闲区域,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高文安在这里重新找到了事业价值,并迎来了更多的精彩。
很多建筑师都认为建筑是用来欣赏的,所以会做一个标新立异的作品来标榜自己的设计理念。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建筑物是让人在里面生活,应该从空间感觉和生活来做设计,后来我就转做室内设计,因为有建筑师的背景,所以我做室内设计师时空间利用得比较好。”此后的高文安可谓顺风顺水,相继取得了中国香港、英国、澳洲三个建筑师学院院士资格,以及香港室内设计协会终身成就大奖、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合会(IFI)“重大国际成就表彰”。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室内设计第一人”。
2015年4月23日,高文安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深圳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60%的股份转让给上市公司宝鹰股份。背靠大树好乘凉,高文安的心灵愈加自由了。
在近40年的设计生涯中,高文安设计了超过5000个经典室内设计项目。但神奇的是,其设计的房屋无一人离婚。他在香港做过一套方案,业主找风水大师来看,风水师断言,“设计师分明已受过高人指点”。
高文安最注重的就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私宅都是量身订做,我不但要知道他们的年龄、家庭成员、工作背景,而且在这个阶段他想再往高多少。我看的只是未来三五年,不会看十年二十年,因为现在我们不会在一个房子里住很久。
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对客户未来三五年里得到他理想的生活状态有帮助。这是我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的使命,我们这个行业就是服务行业,是为客人服务的,不是得到你设计师的理想。”
用生活本身来营造空间,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把空间和家居的功能配置好。”高文安认为,家居设计要照顾家里的所有人,比如他设计的每间房型,厨房与客厅之间都装有一块透明的玻璃。“一般家里都是太太做饭,先生和孩子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或看电视。有了这块玻璃,丈夫一定能够看到太太做饭时忙碌的身影,一种怜爱之情会油然而生。” 这才是最懂得以人为本的生活艺术大师。
设计是一门心理学,从小母亲就教育我要为他人着想,我希望业主在我的创作空间里面会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支撑,来帮助他进步,帮助他找到自己的空间归属。”从某个角度上讲,好的设计师诚然就像一位熟稔人性的心理学家。“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建筑师跟设计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你从人家身上学到为什么他这样做,自己才不会走弯路。”
设计是为空间内使用的人服务的,空间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到如果做得漂亮,还要让生活在其中的成员在使用过程中多一点交流,多一点沟通。”他希望“把正确的生活态度带给买房子的人”。
高文安曾经给很多名人设计过住宅,其中就有梅艳芳。“梅艳芳没有好好上过学,突然就出名,其实她心里面是不踏实的。我一定要让她觉得,在她没有很出名之前她就是天生在舞台上面的。我在游泳池上面做了一个推板,不想晒太阳就把它推到另外一边去,就像水池上面的舞台,让她觉得自己是属于舞台的。家里用的颜色也比较强烈,给她更多的信心。”梅艳芳成名以后,高文安给她设计第二个房子,融入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文化在里面,让她觉得自己是国际化的一个歌手。
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在高文安这里就是:享受生活,从生活开始做设计。作为中国室内设计第一人,高文安一直强调,他的设计是没有风格的,但所有看过他作品,尤其亲身到过高文安私宅的朋友,都无一例外感受到,高文安的设计里有一种无法忽视的自在之美。
设计对我来说就是生活的体验,风格没有意思,潮流也没有意思,生活才有意思。”设计之外高文安还开了面馆和咖啡馆,这其实也是其设计理念的衍生品。“我之所以做咖啡厅是想让中国人看一下,原来老外喝咖啡是很简单、很随意的,而不是去五星级饭店喝咖啡的这种感觉。所以我就用平常的手法来做这个咖啡馆,也一个不小心就做得很成功。面条是中国的主食,所以我开了个面馆,而且每个月更换背景,这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推动。我自己对健康很重视,所以开了个健身房。健身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没有人愿意去做,只是大家都向往这个成果,所以我的健身房都营造出家庭的感觉,让大家觉得很随意地、很轻松地去训练。看到我们公司男同事的形象很差,所以我开了个理发店,每人每年发5000元消费券,希望我的员工能通过形象的改变增加自信心。
设计就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这个肯定是大原则,至于说什么风格,这些都不是问题。”多年来,高文安用的材料在改变,但是他的原则没改变,都是用一些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去发挥对生活的态度。
根在中国,游走全球,高文安现在特别想做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我不是一个贪名贪利的人,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有名,有名你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名气让更多的人对你感兴趣,也对他们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我希望能够尽量用我的名气来做一点事。”现在,高文安心心念念的就是文化传播:“我是一个香港长大的设计师,我一直觉得要传播中国文化设计,就要把当地的文化延伸到现代的城市生活里面,这样才是对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
高文安希望中国有更多人去保护古文物,所以,在上海他将“1133”一栋旧房子做了自己的办公室,在成都一百年历史的房子里开了自己的咖啡馆、面馆和办公室,在北京的紫禁城开了咖啡馆、面馆……
2008年,高文安的“My Noodle”品牌面馆在北京故宫悄然开张。他希望把面馆开在故宫中,在代表着中华文化最登峰造极的殿堂中,展现最地道的中华民俗文化。尽管在两年后,高文安的面馆选择了退出故宫。但在他看来,他走进故宫已经是一个成功。
在这个事情上,高文安花了三年的时间与故宫方面沟通,之后又花了将近两年时间进行设计与装潢。刚开始设计的时候,高文安的设计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去了解和研究故宫的方方面面,力求使设计与故宫融为一体。最后,他们的设计方案为了实现对古文物的保护,保留了原有的实木架构,对柱子进行了洗漆处理,让柱子露出原来楠木的裂痕。装修中所有的灯、空调及消防都是用铁环包着柱子,将所有的东西挂在柱子上的,没有破坏建筑原来的东西,虽然合同上并没有要求这么做。做出来后,故宫面馆的效果令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成为了很多重要嘉宾参观故宫必到的休憩之地。
虽然面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从故宫撤出,损失不菲,但是高文安并不以为意。“我在意的不是我什么时候离开,我在意的是我什么时候走进去。我实现了对古文物的保护和对古文化的传播,也算是完成了一项使命。我一点遗憾都没有,我得到的回报比我走进故宫还要多。”
不过,也是因了故宫面馆的教训,高文安转变了一下思路。一个偶然的机会,高文安在网上看到一座苏格兰男爵古堡拍卖,1866年建的,2000平方米室内面积、园林景观14万平方米,2006年开始空置,后来改装成一个学校。高文安觉得机会来了,就叫朋友在英国举拍。
2013年,高文安花45万英镑,在苏格兰购买了这座古堡,整个改建项目的预算大约在6000万元人民币。他的设想是:将古堡改造为艺术展览馆,用来展示历代中国传统文化,重现三皇五帝夏商周等历史文明,并对当地小学生免费开放。“我会把古堡还原的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来。早在丝绸之路,世界就被古老的华夏文明感动,我要把这个城堡再一次做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场所,因为只有我有这个能力!”
我希望从改造英国古堡的过程里面,多学一点怎样保护古文物。我走了这一步以后,要是中国内地有发展商和政府领导看到高先生有这种水平的话,然后他就会找我改造古城。但是在中国我不知道该敲哪一个门,我也不想浪费时间去敲门,现在我干自己的活,学东西,增加自己的建设,储备好了就会有项目过来。”高文安心中依然抱持着一种纯真的热望:“要是中国内地有发展商和政府领导看到高先生有这种水平的话,然后他就会找我改造古城。”
高文安在苏格兰的古堡项目,后来确实引起了中国银行苏格兰分行行长的兴趣,未来在苏格兰或者会有更多的尝试。
不止是宫殿古堡,高文安对中国的乡村建设同样满心挂念。“现在很多农民都不住在农村了,两三年以后没有人住的房子都塌了,一塌了整个村落的历史文化就没有了。”高文安希望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乡村的生活方式现代化。“中国大部分人口是农民,但是很多传统民居不环保也不安全,我希望有机会做整个村落的改造,更适合现在人生活,更接近大自然,更国际化,让外国人也愿意来享受。中国有很多民族,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在紫禁城,而在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在高文安看来,做这个事情首先要有正确的方向。“我们现在不需要农家乐,需要更高的东西。我希望把传统文化现代化,而且国际化。我们要长见识,要到外国去,但最后还是要看自己国家的东西。”
一定要对西方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融入到我们中国的生活,要两个互相配合才可以做得出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当地的文化延伸到现代的城市生活里面,这个才叫做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所以我觉得原创态度就是要先吸收西方的东西,然后再加上中国自己的东西,把中国的东西用现代化、国际化的手段展示出来。”现在,高文安心心念念的还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光大。在晋商大本营,他构想着一个山西大院的梦;在宁夏的沙坡头,他描绘着“沙漠玫瑰”的瑰丽想象;他想要传承民族的血脉,他想要世界看到陕西的窑洞,他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化奔波到底。
人生的舞台,句号不是你自己定的,是人家定的。如果大家觉得我还有点贡献,我就继续站好这个位置,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正能量。只要市场尊重我,还喜欢我的作品,我就不会停下来。我停下来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的健康状态不允许我坚持下去,第二就是人家觉得我的作品过时了。”年逾古稀,在很多国人眼里应当是种菜养花,含饴弄孙的退休时光,而高文安显然不是这样的境况。
高文安曾经在香港制造了一件轰动性的事件——在50岁时,他聘请世界级健身运动员,历时三年,严格按照定制食谱和训练计划进行专业健身,以雕塑般的身形拍摄了轰动亚洲的个人写真集《At His Peak》。很难让人置信,在这一系列拍摄于1997年的写真画面中,这个拥有健美先生一样身材的男人,真实年龄已经53岁。
出写真集并不是我的计划,但是看到这么多人有这个需求,我愿意做得更好一些。从1997年直到今天,我活得很精彩,事业顺利,人也变得更成熟,气量更大,信心更强,做人更加谦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把身体这个基础打得很好。事业是人做的,是身体的外延。”高文安认为这是此生最值得投资的一件事情:“我为什么50岁还去健身,就是希望把身体状态保持得最好,我往后的日子能够过得更精彩。这很不容易,训练了三年,24小时有教练盯着你,一天吃六顿饭,而且是没油、没盐,跟训练运动员差不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是值得的,那个时候也不觉得苦。现在我还在坚持锻炼,每天都尽量抽时间运动。
我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考虑人家怎么看我,要是认同我会很开心,若你不认同我的路还是这样走。但这并不是自我,我从来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比如在一个宴会上我不会滔滔不绝说自己的事情,我会看看你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我在他们身上学东西。这个是从年轻时候就养成的习惯,我是白纸一张,要吸收人家的东西。”如果说特立独行的人最容易出成就,或者高文安就是一例明证。
高文安的足迹遍布五大洲46个国家,对世界的认知超过专业学者,他曾经独自一人租船漂流埃及,也曾不惜重金入住印度皇宫,享受于旅行中发现自我的快感。每每谈及公司每年自掏腰包邀请员工一起周游世界,就会有朋友跳出来劝阻他停止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事情。但高文安认为这是培养年轻人追逐梦想、走向世界的机会,唤醒他们的创作欲望。“看到他们眼里的光彩,我便找到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中,他严格恪守自己的原则,规律作息,保持健康体魄与豁朗心境。工作中,他不仅是老板,也是长辈,事无巨细地指引前进方向。平日里,偶尔空下来,他甚至会看看《非诚勿扰》。“登得了神坛,也接得了地气。”高文安热衷于观察小人物的生活,因为那是他认为需要注入活力与推动的群体。
之前,高文安一直有一个关注逝者尊严的想法——希望帮忙做殡仪馆设计。“设计不应该给自己设限,不是只有做水立方、鸟巢这样项目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当他接到香港医管局的电话,帮助七间医院完成设计时,便了却了一桩心愿。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计较回报。有很多人做事情会计较得失,其实如果可以多做一点的话,你就是给自己多一点机会,将来你也可以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高文安的理想的生活状态。“设计给我带来一个非常美好的人生,懂得去享受,懂得跟人家交流,懂得为人家服务,懂得去观察别人、关心别人,这个是我得到的。”高文安如是说。
追寻高文安的人生轨迹,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形容他的过往:30岁转行,50岁开始练习健美,60岁开创包含面馆、咖啡馆、健身馆、理发店在内的MY系列品牌馆,70岁致力于古文物保护……生活因为他无法抑制的热情而过于丰富,他也似乎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并且乐此不疲。在高文安的写真集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成花成树非一日之功,精雕细作乃恒心所至”。而现在,74岁的他面对公众依然会说,“我的事业刚刚开始。”
华商领袖编委会 邮箱:info@hs-lingxiu.com 京ICP备18032406号
Copyright © 2018 华商领袖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