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访谈





是一名科技大咖,更是一位数码综合方案解决大师。在20世纪90年代末VR应用初露端倪之际,他就为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和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特易购创造出具有独特VR体验的网站。在今天,他说VR已经过时,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是他每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破旧立新,时刻准备探索新科技,并把新科技应用到客户特有的场景中,使之领先同业一步,这就是他每天思考的问题。而他领导的Mirum(HK),已经整合了线上、移动端、多点数字触控等技术,为酒店、零售、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全球知名品牌和企业提供包罗万象的数字服务,在业界广受好评,更于2013年勇夺亚洲数字代理商金奖。


他因此相信自己身处的香港满载创新能量,更拥有光明未来。他更希望自己和Mirum以数字解决方案先驱者和开拓者之姿,透过科技和创新把中国香港及内地与全世界联系起来,最终改写时代。他就是Designercity(HK)Limited行政总裁麦炜健。


改变时代的科技力量 连接中国与世界

——Designercity(HK)Limited行政总裁麦炜健


无论是零售、待客、还是金融,企业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科技优势,而我们很自豪能携助他们获得优势,成为行业领导者。在‘连接体验’这方面,我们是开拓者。Mirum把在线、移动、多点触控和物联网等领先科技结合在一起,为世界各地的品牌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码服务,为客户以及最终消费者创造一个全新体验。”——麦炜健


新科技“赶潮儿”  扬名英伦


麦炜健,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在香港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承包商。在香港地产开发最为兴盛之际,麦炜健的少年生活相比同龄人优渥很多。


读中学时,他就读的是英皇书院。英皇书院是香港现存历史第二悠久的男子官校,战后香港第一家全日制中学,并是首家招收女生的官立男校。中学毕业后,他又远赴英伦,就读于世界著名的顶尖高等学府伦敦大学学院 (UCL)建筑系。之后他又修读了世界最具声望与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英国建筑学院建筑学课程。


在英国的读书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最主要的是让他借此“开阔眼界,取得很多新经验和新知识,也遇到许多不同背景的人,我在那里不仅是读书,也是了解当地的文化”。毕业之后,他随即创建了Designercity。


当时是1995年,Designercity的办公室位于伦敦,发起人是麦炜健和他的两个朋友。让人惊奇的是,Designercity的业务与建筑设计没有任何关系。


麦炜健说:“当时互联网正在兴起,我和朋友一起创建了Designercity时尚电子商务网站。这只不过出于兴趣,没想到它越来越受欢迎,最后积累了大量的关注者。”


麦炜健之于Designercity的开始就像乔布斯在自家车库里组装第一台苹果电脑一样,形式虽简陋,却在开启梦想。Designercity的办公室其实就是麦炜健朋友家里的阁楼,他们的办公设备是一台普通电脑和一部Macintosh(苹果机)。随着网站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潮流的前端。这让他们无比兴奋,也抱有更大期待。


虽然我们没有用商业角度来创建这个网站,但它很快就变成一个成功的时尚平台。随后,我们开始帮助一些大品牌建立他们的网站。例如时装品牌French Connection(FCUK)、英国高端服饰品牌Ted Baker和英国精品买手店Browns等。此后,全球著名的《Esquire Magazine》(《时尚先生》)和《Cosmopolitan》(《时尚》)等时尚杂志也主动找上门来。这大大扩展了我们的业务并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便开始招聘设计师、编程人员和项目经理。”麦炜健说。


在短时间内火爆英国时尚圈后,Designercity开始和世界最流行的运动足球联系起来。


一天,Designercity办公室接到了世界最具规模的俱乐部之一的阿森纳足球俱乐部打来的电话——他们邀请Designercity建立阿森纳的官方网站。“要知道,当时的足球网站全部都是由球迷创办的,阿森纳因此想要创造自己的在线品牌。我的合伙人也是阿森纳的忠诚球迷,所以我们对于这样的机遇的出现,感到非常荣幸和兴奋。”麦炜健回忆说。


他们当即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做好阿森纳的项目,他们暂时停止营业,全力准备。从他们当时的理念来说,可谓超前。“我们采取的角度是用网站来回馈球迷,结合了粉丝论坛、球员博客、VR体育馆等领先前卫的想法。我们就是想要为世界各地的阿森纳球迷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社交平台,无限拉近与球迷之间的距离。”


最后的事实证明,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阿森纳的网站启动之后非常成功,Designercity的名字自此闻名足球圈。而阿森纳的球迷们应该记住,真正把“阿森纳属于每一个人”落到实处的不是别人,正是麦炜健及其团队。


也是在阿森纳官网完美上线的1997年,当时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特易购(Tesco),邀请Designercity为特易购创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这个项目延续了两年,在Designercity团队共同的努力下,最终打造了英国当时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


这期间,麦炜健及其团队还为利物浦足球会及英格兰超级联赛等知名机构创建官网。彼时,Designercity在英伦的科技、时尚和足球圈子的地位已经稳固,声誉卓著。


麦炜健说:“到了1999年就开始有很多数码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他们大部分都顺其自然地发展,并没有规模特别大的公司,像我们一样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战略的公司更可谓凤毛麟角。”


不过,在Designercity业务蒸蒸日上之际,麦炜健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回香港去。


应对网络科技泡沫破裂挑战 坚守香港


Designercity在英伦扬名,麦炜健本可以精耕英国市场,继续把公司事业做大做强。可他在这个节点上,于2000年在香港设立分公司。


麦炜健说:“特易购项目成功后,我就开始寻找新的挑战。虽然公司正蓬勃发展中,但我觉得生活好像停滞不前。我那时已经30岁了,正渴望一个新经验,一个新冒险。对于我来说,没有一个比中国香港和内地更大的市场。”


在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的原因以外,因为他的父母和家人一直在香港,他也希望借此能更多地陪伴家人。这是一个于情于理事业家庭两不误的决定,但也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Designercity和麦炜健的世界和未来。


众所周知,2000年美国科技概念股泡沫登上顶峰转而破灭,让全球互联网创业遭受重创,市场环境一落千丈。Designercity香港公司尽管有英国市场的成功,但依然遭遇客户冻结项目等现实困难。


将先进科技以创意的方式融入商业应用的 Mirum Creative 团队


MirumHK在香港办公室的创新数码体验中心,另称“5 th Floor Wellington”


面对市场冰封,麦炜健选择了坚持。他说,“我们始终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无论如何还是要继续做我们热爱的事。我们相信这只不过是路上的一个小障碍,所以就把焦点放在加强业务上。当时我们已经知道数码的创新将会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革命。”


除了美国科技泡沫破裂,之后2001年美国“9·11事件”和2002年底爆发持续一年多时间的“非典”(SARS),都令香港和祖国内地以及世界经济遭受重创。Designercity公司在此期间也发生变化,英国业务结束,香港成为公司总部,麦炜健在太太支持下独撑危局。


麦炜健记得,SARS疫情爆发时,他刚好与香港机场合作开展项目。香港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但在SARS爆发那年变成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经历”。


种种不可控的困阻考验着麦炜健,同时也酝酿着一个大转折点。麦炜健说,“SARS过后,可以看到人们比以前更开放,更愿意尝试,更有热情,也更乐观,让企业更能把科技引入他们的工作。


麦炜健在市场最低谷的时候坚持了下来,而同类公司大多主动退出了市场。但随着市场回暖,Designercity不断扩充团队和扩大业务,2008年设立体验中心,该中心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由多个技术合作伙伴(包括英特尔和微软)共同创建的先进体验中心;2010年设立新技术研发部;2011年员工人数从原来的10多名扩大到百余名,分别服务于技术、创意和项目管理三大业务领域。截至2011年,Designercity已经是香港最受欢迎和最为优秀的数码公司之一,拥有尖端科技与创新技术。


2012年7月,Designercity斩获时尚潮流商铺希慎广场(Hysan Place)数字业务,为其打造了全方位的整合传播活动,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和移动平台、数字商亭等,全部内容都通过中央内容管理系统不断更新。


Designercity的客户名单也越来越长,包括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市区重建局、香港国际机场、香港机管局、香港赛马会、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周生生、中电集团、恒生银行、海洋公园、牛奶国际集团、半岛酒店、太古酒店、希尔顿、微软及国泰航空等,官方和全球知名品牌都对其给予信任。


麦炜健庆幸自己回流香港的决定,不然不会如此成功。他说:“身处香港,自然会感到一股向前冲的动力。特别是经营这个行业,如果不进步,不创新,不去尝试新意念,便会成为过去。香港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城市。”


合纵连横 连接中国与世界


香港是麦炜健的家,也是他的福地,他在香港闯出了一片天。在他的带领之下,Designercity牢牢占据香港同业头把交椅,也塑造了独特的竞争力。


麦炜健说:“我们对变化拥有快速应变的能力,而我相信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数码这个行业就如一个多竞争的生态系统,大家互相推动,互相挑战,而那些不创新的人就会被困在过去。想象力对我们的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能够灵活地运用创意,我们才可以欣然迎接挑战,共创未来,这种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也是整个公司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成功地完成我们的任务。”


受益高度灵活的创新能力,Designercity才得以为酒店、零售、金融等企业客户提供大型创新项目。


也正是基于对数码创新能力的完美追求,麦炜健最为看重公司发展的质量,而不是规模。“我个人认为质量是成功与扩展性之间的桥梁。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拿公司的大小来与其他公司竞争,质量总比数量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Designercity会拒绝同业协作,恰恰相反,麦炜健深通借力之道。


2013年,Designercity成为智威汤逊体系及WPP集团旗下一员。在这个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前,麦炜健和WPP集团沟通了6年,就是了确保时机成熟,同时不能影响公司的发展质量。


2015年,Designercity与许多开创性的机构联合成为隶属WPP集团的全球最大规模的数码服务公司之一——Mirum,形成了一个在20个国家拥有46个分公司和2200个专业人士的庞大网络。


麦炜健担任Mirum Hong Kong的行政总裁,Designercity是运营Mirum Hong Kong的公司。


麦炜健说:“WPP给予我们一个有无限机遇的网络,让我们拥有探索其他市场的切入点和筹码,而这是我们仅靠一己之力而无法达成的。因为我们在香港数码世界的领先地位,亦可以满足WPP的发展需求。


Mirum 香港团队


目前,Mirum以创造出消费者渴望和企业寻求的体验为追求,在企业的品牌改造、体验开发和管理、激活商业这几个方面给出咨询服务。2016年和2017年,Mirum被Gartner’s Magic Quadrant的国际数码机构分类评为一个有进取心的公司。


同样,Mirum(HK)是Mirum数码网络当中最优秀的创新数码中心。Mirum(HK)的体验中心,另称为“5th Floor Wellington”,拥有物联网技术、产品识别、直观控制、实时3D互动体验等现代技术,当然也有VR与AR技能。“我们的体验中心让客户身临其境,进入一个有远见的创新世界。”


麦炜健正酝酿着一个宏大而积极的计划,它将为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业务世界。“我们将与中国其他WPP机构合作,为客户和顾客提供最新鲜、最带劲的解决方案。我们计划把最新的科技引入中国市场,让市场看见我们的价值。”


他对中国发展前景抱有信心,也意图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网络优势把中国香港、内地与全世界联系起来。“当然,我们过去几年的工作已经进入中国内地了。例如我们为周生生设计的创新‘Magic Mirror’在中国内地成功地举办了商业路演,在最繁华的商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并成功地让年轻购物者关注到这个品牌。我们还广泛与英特尔和大卫杜夫等品牌合作,帮助他们在中国的数码世界中获胜。”


在与中国内地同业打交道中,麦炜健也认为合作多于竞争,“我们把自己看成一个抱着远大志向的小型企业,宁愿把竞争对手看成是未来的合作伙伴。”他和Mirum(HK)的种种努力,正在将中国品牌名扬四海,将全球最顶尖的创新技术与服务留给国内外伙伴。


持续创新 永续发展


麦炜健致力于让公司成为一个永续发展的伟大的数码创新公司。事实上,Mirum(HK)过往20多年的成就和当前的行业顶尖地位已经证明了公司价值。Mirum(HK)是“连接体验”方面的开拓者,结合运用在线、移动、多点触控和物联网,为世界各地的品牌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码服务。“我们不仅是创建网站,也不仅是做应用程序或一次性数码体验,而我们是将科技结合在一起,给消费者一个全新体验。”


目前,Mirum(HK)依然专注于探索新科技,比如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就是其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麦炜健说,“我们不断去想的,是怎么利用最新科技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客户体验,帮助不同客户取得最好成绩。”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我们必须要适应变化,对得起‘行业先驱’的称号。如今,每天都有新的流行语出现,无论是‘大数据’、‘AI’、还是‘AR’,我们都要尽快掌握这些技术,以便给客户提供最新的科技且最优秀的服务。我个人认为数码营销就是围绕‘变化’这两个字来运行的。如果要进步,就要突破传统做生意的方式。这就是确保持续创新的关键思维。


对于创意创新,作为公司领导者的麦炜健,既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份对所有新事物的好奇心,也要求自己保持对生活变化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拥有反思的能力。你必须要放下你的成就感去期待并创造下一步。”麦炜健说,“有时我们自己是自己的障碍。我喜欢破旧立新这个概念——如果事情做得不够顺利就必须重新开始。人们必须要有灵活性,要随时适应到任何变化。有了这样的应变思维能力才能敏捷地面对新挑战。


要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这样更容易对应任何变化与挑战。”Mirum(HK)的创新灵魂也深深渗透进其每个项目的细节当中。Mirum(HK)与香港旅游发展局合作多年,Mirum(HK)为后者开发了一个在线平台,主要是把香港作为终极旅游地点推销给全球旅客。他们不仅创造了一个先进的网站,还做了一个名为“我的香港指南”的旅游应用程序,方便旅客做计划和查询。久而久之,这个应用程序变成了如今的多平台工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或社交媒体登入。令旅客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轻松制定与分享行程,因此受到旅游爱好者的广泛青睐。


Mirum(HK)另一个重要客户星巴克,会将香港与澳门分部每年的圣诞活动创意交给Mirum(HK)策划制作。“我们用的解决方案即简约也创新,如用Kaleidobox去传播圣诞气氛,因此推动销量和星巴克官方app的下载数量。”


因此种种,麦炜健对创意创新人才极为重视。“人才是要经过培养的。你必须培养他们,塑造他们,并给予他们使命感。因为我们经常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业界笑称我们是‘科技之少林寺’。虽然这含有夸张成分,但我们的确全心全力地做我们热爱的事,也将这种热情传播给大家,令大家在各自工作领域中贡献出自己的才华,而公司乃至行业才能越来越壮大。”


麦炜健喜欢用小说大家金庸的哲学思想解释他对创新的理解,“张三丰(《倚天屠龙记》)之所以让张无忌忘掉所有的太极武功,是因为太极是从内心发出的,这点我非常赞同。正如创新,它也和太极一样,是需要从内心发出,才能真正触动人们的心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限制自己。很多人以为‘创新’就是最新的科技硬件,但创新不是一个硬件,也不是一个主意。创新不仅仅是科技,而是一个能改变时代的动力。”


麦炜健以永续创新的思想和努力,致力公司永续发展。他为自己创建一家这样的创新数码公司而自豪,但更令他自豪的是他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美丽且永远支持他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儿子,“我的孩子就是我的电池,推动我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比外界的所有荣誉,麦炜健最爱的头衔是“暖男老公”和“暖男老爸”,这或许是其事业和生活的幸福支点,更是其创造力和放眼未来的原点。


2017年7月,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Designercity(HK)Limited行政总裁麦炜健接受华商领袖编委会专访,以下为部分访问实录:


问: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最近几年无论VR、AI,还是无人机,各类新科技不断涌现,Designercity在创新科技方面有哪些新布局、新特点?


答:对于我们而言,VR已经不是一个新科技了。以我们为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和特易购创造的VR体验为例,我们从90年代起已经在业务解决方案上使用VR。


我们一直以来专注于探索新科技,比如MR (Mixed Reality)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中相当重要,而我们不断去想的,是怎么利用最新科技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客户体验,帮助不同客户取得最好成绩。


我们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不同行业里的企业常常在寻找如何在产品和服务上用现代科技。无论是零售、待客、还是金融,企业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科技优势,而我们很自豪能协助他们获得优势,成为行业领导者。


问:早在90年代您就在英伦为顶级球队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20多年过去,您所在行业的变迁,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答:我认为挑战创造机遇。对我们来说,科技是一种商品。它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我们必须要适应变化,对得起“行业先驱”的称号。如今,每天都有新的流行语出现——无论是“大数据”、“AI”、还是“AR”,我们都要尽快掌握这些技术,以便给客户提供最新的科技且最优秀的服务。我个人认为数码营销就是围绕“变化”这两个字来运行的。如果要进步,就要突破传统做生意的方式。这就是确保持续创新的关键思维。


问:自1995年创办Designercity至今,您带领Designercity占据香港同业头把交椅,这样的成绩来自公司哪些核心竞争力或要素?


答:我们对变化拥有快速应变的能力,而我相信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数码这个行业就如一个多竞争的生态系统,大家互相推动,互相挑战,而那些不创新的人就会被困在过去。


我们在科技领域已经投资很久了。我们的体验中心设于2008年,它原本是一个“实验室”,但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由多个技术合作伙伴(包括英特尔和微软)共同创建的先进体验中心。


想象力对我们的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能够灵活地运用创意,我们才可以欣然迎接挑战,共创未来,这种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也是整个公司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成功地完成我们的任务。


问:公司早期在香港的发展策略是怎样的?从客户名单来说,很多特区政府部门是你们的大客户,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答:自从我们在香港开始运营之后,我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改进香港的数码顾问服务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一直投资于科技开发,以便给客户提供顶尖商业解决方案,将他们变成行业领导。


我们很荣幸能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几个部门和机构合作。我们相信,通过推动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市区重建局、香港国际机场等本地政府机关,可以提升数码在香港的地位。


再加上与我们合作的大品牌,如周生生、中电集团、恒生银行、海洋公园等,可以看得出我们致力于促进所有行业数码方面的成长。


问:从公司发展的节奏来说,您似乎没有刻意把公司做大,而是做优——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另外,公司能和WPP集团走到一起,你们之间互相看好对方哪些特质?当时有怎样的合作机缘?


答:这样理解非常正确。我一直以来都比较专注质量,因为有了质量才可以扩展。我个人认为质量是成功与扩展性之间的桥梁。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拿公司的大小来与其他公司竞争,质量总比数量重要。


我们在2007~2013年之间与WPP沟通了6年。我们想要确保时机已成熟,同时不想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质量。


WPP给予我们一个有无限机遇的网络,让我们拥有探索其他市场的切入点和筹码,而这是我们仅靠一己之力而无法达成的。因为我们在香港数码世界的领先地位,亦可以满足WPP的发展需求。


问:在内地,互联网类公司极为繁多,您对标的竞争对手都有谁?Designercity的竞争策略是怎样的?


答:中国内地的数码行业非常大,行业当中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竞争者,但我们只不过把自己看成一个抱着远大志向的小型企业,宁愿把竞争对手看成是未来的合作伙伴。


问:解决方案提供商往往需要极好的创意能力,您是如何保持公司的创新能力的?创意大师和企业家完全不同,当您经营公司时,您是如何平衡经营与创意的关系的?从资金、创意、商业模式等角度来看,公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即使我已经不算年轻了,但我仍然喜欢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我喜欢陪伴家人,阅读,学习新东西。让自己一直保持一份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留心周围,保持自己的敏感度。


我并不认为经营与创意是一个对立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拥有反思的能力。你必须要放下你的成就感去期待并创造下一步。


问:您在经营制度和管理创新上一直在做哪些变革和努力,以让公司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答:有时我们自己是自己的障碍。我喜欢破旧立新这个概念——如果事情做得不够顺利就必须重新开始。人们必须要有灵活性,要随时适应任何变化。有了这样的应变思维能力才能敏捷地面对新挑战。要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这样更容易应对任何变化与挑战。


问:公司现在的人才储备与公司发展需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还是供需基本平衡?你们有哪些吸引人才的地方?您选择人才的标淮是什么?


答:首先,我们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我们所找的人才必须拥有对创造一个数码未来的野心和热情。现在的年轻人容易对新技术产生兴趣,也对能与大品牌合作感到向往,因此,Mirum也比传统行业更吸引人才。


问:如果说企业家就是冒险家的话,您有怎样的冒险策略,比如,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才会去做?


答:企业家与冒险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两者都是为了探索未知和突破潜力而不断向前。当然,一个企业家更享受整个过程。我们不一定只关注结果,更是寻求去珍惜和享受过程。有些企业家甚至会不介意失败,因为他们在整个过程当中能得到许多收获和成就。我们大家都是通过失败而找到成功,重要的是体味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做一个企业家,就必须要有勇气。说得到,就得做得到。


麦炜健与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太太


问:您怎么看领导人对于事业的重要性?您在选拔公司业务主管的时候,在素质要求上会比较注重哪些因素?您的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答:领导人必须要能跟人沟通。这不是一个能练出来的技巧,因为领导人的素质和意图必须来自内心——这是天生的才能。


领导人也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员工,了解如何激励他们,鼓舞他们。这样才能令每个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尽其所能去取得最好的成绩。不是分配任务、发布命令就是一个领导人,领导人应该是同事们的有力支撑,提供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问:20多年来,当您回顾过往,您对这些年的发展感到最为满意的是什么?如果有缺憾,又是什么呢?您是否愿意对未来3年做一个展望?


答:我最大的自豪就是我的家庭。我有一个美丽、永远支持我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分别15岁和14岁)。我的孩子就是我的电池,推动我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也自豪能从根底创建自己的公司。当时从零开始,现在已经成了20多年的行业领导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事情。构建这个公司使得我与上百个专业人士合作,很多在各自领域中非常成功,而我很荣幸和他们合作过。


当然,每天都会有缺憾,会错过一些机会。不过,这就是人生,也是经营企业的一部分。我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出去旅游,更多的时间去做我的兴趣爱好,如关注F1赛车。


问:您怎么看待企业以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如何平衡善尽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


答:我认为大家无论如何都有责任回报社会。社会责任是人生责任的一部分,即使你一无所有,你还是应该帮助他人。


我个人近年来越来越融入教育这个范围。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下一代能得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我喜欢教学生,与他们分享我的人生故事,激励他们,引导他们。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认为我们应该培育下一代,建立一个更光明的未来。我现在有的教育角色包括:设计学院兼职教授、职业训练局高等教育咨询委员和香港教育城董事会成员。


人们常觉得你先要富有才能回报社会。其实这个理念是不对的。我觉得业界其实做得并不足够,我们应该开始转变这个观点,从我做起,履行更多企业社会责任。此外,企业也更要有道德心。如果一个企业经常利用他人或大自然,那就根本不配谈及企业社会责任。


问:请分享您对于事业、家庭的理念。


答:事业,对我而言,好似一个陌生的概念。我反而把它看成是一群同事与我一起建立起的一个平台。我把同事看成我的大家庭,关心他们并照顾他们。我们一同庆祝他们人生中的快乐时光,例如参加他们的婚礼或孩子的满月。很多人担心家庭和企业会互相产生负面影响,但你一定要有信心,必须相信他们能和睦地配合。



华商领袖编委会   邮箱:info@hs-lingxiu.com 京ICP备18032406号

Copyright  © 2018 华商领袖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