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





1987年,他靠着借来的25000美元在新加坡创立世健公司。随后,他凭借着对中国电子产品市场的坚定信念,积极进入中国市场,深入布局,以满腔热忱推动了中国电子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他开创并始终将世健定位为“技术型分销商”,致力成为亚洲首选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不断为客户与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稳健发展,如今世健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亚太区40多个城市和地区,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


技术型分销的开创者

——新加坡世健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勇升


潘勇升希望未来由年轻一代领导的世健可以仍旧像他的名字一样,一直“稳健地”发展下去,并且将“世健”打造成为一个百年品牌。


2019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潘勇升接受了华商领袖编委会专访。在访问中,潘勇升详尽分享了他3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以下为访问实录:


问:您出生在哪里?您的原生家庭为您奠定了怎样的根基与价值观?


答:我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在新加坡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再加上我的兄弟姐妹较多,因此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与我们当地普通的孩子相比,是艰苦一些的。但尽管如此,父母在培养我们几个孩子方面却很有远见和魄力。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从不吝啬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着我们的求学之路。


同时,他们也一直鼓励我们在学习道路上要不怕苦、不怕难,努力勤奋。这样的家庭氛围极大地影响和激励了我和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从小就树立了肯吃苦、不畏难的精神。另一方面,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我就协助父母劳作,并且作为长子,我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们。因此可以说,这样物质贫乏的环境让我从小就树立了较强的责任感。


另外,作为海外华人,我们从小就被父母身上的中国传统理念和品质感染,因此我们都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这在之后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为人处世。


问:您有怎样的求学与受教育经历?这期间,哪些特别的事件或特殊的机遇,为您后来的事业埋下了伏笔?


答: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而我又是家里的长子,因此在我8岁那年,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里贩卖甘蔗,赚钱补贴家用,尽己所能分担父母的压力。虽然赚得不多,但这段经历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因此尤为印象深刻。


后来几年的学生生涯我也比较努力,成绩一直不错。但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由于继续读大学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考虑到我们家的情况,我就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在当时看来“性价比”较高的技术学院就读。


这样选择,一来是省钱,可以把钱省下来供弟妹们以后读书;二来是我在技术学院学成一门技术后,可以尽快找到工作,这样就能尽快为家里提供经济支持。基于这些考虑,当时我在选专业的时候也没有很多犹豫,很快便决定选择当时大热的电子技术专业。现在回头看,正是当时这个简单直接的决定,让我与电子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问:从学校毕业后,您起初从事过怎样的工作?从这些工作中,您学习或积累到哪些对您后来开创个人事业有益的要素?


答:1977年,我从技术学院毕业,当时20岁。毕业后的10年,我一直待在电子行业,其间在几家海外电子公司工作过,也尝试过以合伙人的方式跟朋友一起创业。这段时间,由于我没有离开电子行业,从事的大多也是跟我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我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一些锻炼与提升。另外积累到了比较丰富的行业经验,也结交了许多人脉。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收获到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之后的创业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17年8月17日,潘勇升荣获APEA电气及电子行业 2017年“年度企业家”奖


问:具体是哪一年,您创立了世健公司?您之所以会以此作为创业方向,是基于哪些原因?


答:1987年,一家本身与我有业务往来的元器件生产商主动找上门,建议我创立公司,代理他们品牌的产品。由于我本身学习的就是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10年以来也一直在这个行业,因此可以说对整个市场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当时我也意识到,电子产品分销领域有着不错的前景,因此很看好这个机会。


但代理品牌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因此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成了我创业道路的第一个“拦路虎”。幸运的是,我的一位朋友得知这个消息,认为我不应该因为资金的问题而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便热心地借了25000元美金给我。这笔钱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正是这笔“热心款”,帮助我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之后我便在新加坡创立了世健公司,正式进入了电子产品分销领域。


问:起步阶段,世健公司销售哪些产品或提供哪些品类的服务?为赢得市场认可、建立知名度,您以哪些策略带领团队打开局面?


答:分销行业作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纽带,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也比较复杂,具体包括产品选择、运输、仓储、销售等。


创业之前,我曾经在中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中国内地市场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我那时候就很看好中国内地市场,因为当时虽然中国内地经济基础薄弱,但发展很迅速,可以预见到,中国电子产品市场必将十分广阔。再加上我从小就有浓厚的中国情结,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所以,世健成立不久之后就积极地进入了中国市场,成为了第一批深入内地的国际企业。


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刚刚褪去“旧装”,前景不甚明朗。许多跨国企业虽然知道中国的潜力,但真正进入时都极为踌躇,不敢轻举妄动。大部分国内企业,那时候也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蹒跚前行阶段。当时世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不过我一直遵循着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原则,脚踏实地做事。另外,随着逐渐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国内当时的文化、商业规则等,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举个例子,当时在国内做生意,口碑很重要。如果一个生意伙伴认可了你,他就会把对你的这份信任转达给另一个生意伙伴。就这样,我在国内做生意的过程中,结识了一大批生意伙伴,并且收获了一个外号,叫“小山东”。“小”是因为我年纪小,“山东”是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山东人一直很讲究义气和信誉。之后随着这个名头,世健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20世纪80年代末,世健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90年代初期,世健在香港、上海、北京分别设立了办事处,持续发展世健在内地的市场,与中国的经济和电子产业共同成长。在世健为中国市场注入技术与活力的同时,中国市场也以稳定增长的客户量和收益回报给了世健。


问:从真正意义上而言,您何时赚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那是怎样的故事?


答:无论对于世健还是我个人,中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厚的缘分。事实上,我真正意义上赚到的第一桶金也是来自中国。那时候我们世健正设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第一站就是首都北京。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也看到了很大的机遇。由于我会说中文,因此当时能帮助我们代理的一条国外产品线打开中国内地市场。那时中国市场手机潮还未兴起,中国企业对国外的资讯和技术有着较为热切的渴望。


经过一系列努力,世健终于在1991年,突破重重难关,将我们的解决方案应用到了中国市场上的第一批手机中,帮助中国国产品牌开发了第一台FTA认证手机。这在世健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更坚定了技术分销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也让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增值服务的重视程度。


自此之后,“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一直被视为世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问:截至目前,世健集团已拥有怎样的事业版图与团队规模?有哪些您想要分享的数据、最新动态?


答:目前,世健集团拥有超过750名员工,其中专业的技术人员占比超过25%,是业内该比例最高的企业之一。现在我们在中国、新加坡及越南都有自己的研发室。在新加坡,我们还增设了IoT解决方案陈列室,可以让客户亲身体验我们的方案。业务方面,世健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亚太区40多个城市和地区,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


在中国,世健目前代理产品线超过30条。世健在中国区域的总部设在香港,目前已拥有多个分公司、办事处、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业务范围遍及中国多个城市,包括北京、成都、广州、南京、宁波、青岛、上海、深圳、武汉、厦门及西安等。


此外,30多年来,世健始终坚持技术分销商的定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了业界的口碑和市场的肯定。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健屡次获得国际知名电子元件生产厂商的地区最佳代理商殊荣。随着营业额不断攀升,世健更多次被评为新加坡百强企业之一。从2007年起,世健在全球电子行业标杆媒体集团“EBN”进行的“全球分销商二十五强”评选中一直榜上有名。2018年,世健被美国电子及供应链行业首屈一指的新闻、信息和数据资源中心EPSNews列入 “全球领先分销商榜单”,名列第13位。在中国市场,世健也如鱼得水,世健系统(香港)有限公司连续17年入选行业权威媒体《国际电子商情》杂志 “十大海外分销商”榜单


如今,作为亚太区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 世健能为亚洲电子厂商, 包括原设备生产商(OEM)、原设计生产商(ODM)和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EMS)提供优质的元器件、工程设计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在仪器仪表、自动化、通信、能源、医疗健康、汽车这些世健的重点领域,我们持续关注与投入;同时我们也积极了解并涉足比如IoT(物联网)等许多其他新兴领域,为这些行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相关应用方案,帮助工程师们解决工程设计道路上的各种艰难挑战。


问:相较于同行业者,您认为公司的差异化核心价值何在?哪些经典的项目或案例,奠定了公司的发展地位?


答:相较于同行业者,世健主要侧重于技术上的支持,我们的定位是“技术型分销商”。世健的技术专业人员在全部员工中占比超过25%,是行业内该占比最高的企业之一。实际上在创立公司之初,我就萌生了技术型分销商的念头。所谓技术分销商,就是能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客户解决有关芯片产品技术问题的分销商。更进一步来说,就是我们能以自己的独特技术,为生产商产品提供参考设计甚至完整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所应用。在此过程中,技术分销商固然付出比传统贸易型分销商不菲的技术研发成本,但最终实现了生产商、客户和分销商三者的共赢。更重要的是,技术分销商就此可以成为生产商和客户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避免了贸易型分销商随时可能被其他竞争者顶替的命运。


1992年,我知道我们必须转换经营模式。经营环境改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经营策略,不能再单单作为一般的分销商。所以我们提升并进入了芯片工程设计。我们开始提供工程设计服务(design-in services),帮助客户把元器件应用于他们产品的电路装置当中。实际上,当初无论是新加坡还是中国内地,电子元器件代理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为全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分销品牌不胜枚举。但是,大部分的分销商都只是着眼于眼前,满足于竞争不激烈的传统贸易型分销。


技术型分销商无论在人员配备、前期投入和研发成本等方面都比传统的贸易型分销难度大得多。在普通分销仍拥有丰厚利润的年代,没有几家分销商会思考技术升级,更遑论投入大笔资金来实践这一模式。但我深知,单纯的买卖无法长久,当经济发展放缓,分销商之间的竞争会愈发激烈,能够生存下来并继续发展的,必然是与客户建立深层且稳定关系的技术型分销商。


围绕“技术分销”这一原则,世健着手培养和组建了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并不断深化和创新技术分销的概念,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具体来说,世健的技术分销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简称为“FA”(Field Application,即现场应用技术支持);二是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提供服务增值和产品提升,简称为“R&D”(Research & Development,即研发)。这两个层次的技术分销实际上是对生产商产品的“深加工”和“再加工”。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技术分销,世健将生产商与客户紧紧“捆绑”在自己的上游和下游,更起到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通过生产商的支持来稳定客户群体,向厂商反馈客户需求,同时把握第一手的市场资料,让生产商、分销商和客户形成一个稳定的循环往复的合作系统,从而确立了其在市场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基于强大的技术团队,世健不断创新,在市场还未成熟之前,便承担起培育、引领市场的责任,寻求新利益增长点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技术应用的革新。以手机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手机刚刚兴起,世健便开始涉足,见证了手机行业的发迹,到了手机大量兴起之时,世健的手机相关产品与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自如地应对市场的需求。2000年,乘着移动科技发展的东风,蓝牙技术问世,世健便联同当时蓝牙芯片的主要生产商CSR,首次将这项技术引入中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在中国,听说过“蓝牙”的工程师并不多见,绝大多数人对此都不明就里。于是,世健通过各种展览会、研讨会和培训会等形式,向市场推广这一全新的技术,并且给予详尽的技术支持和指引。时至今日,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和深化,蓝牙技术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广泛地渗透到电子科技应用领域里面。对此我觉得颇为自豪,正是因为世健的技术团队掌握了生产商的最新科技和先进技术,介绍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给客户,才得以帮助客户抢占市场先机,拉动市场供需,最终达到共赢,并推动了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2004年1月7日,引领市场的世健踏上了新的里程——成为新加坡的主板上市公司。上市让世健变得更加规范和系统化,来自生产商、客户、投资者等各方的支持和信赖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之后,我们更是不断壮大了R&D团队。



2004年1月7日,世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问:一路走来,有没有一些时刻,是您感觉特别艰难的,或是面临空前挑战的?您如何应对,如何带领团队找到突破口?


答:创业初期一般是比较困难的,我记得当时我的公司只有我和另一名员工。因此那时候可以说我是“身兼数职”,包括联络开拓客户、进货、送货、收账结算、售后跟进,甚至是办公室的清洁整理,事无巨细都需要我亲力亲为。


还有一个困难的时期就是决定将世健定位成“技术型分销商”之后。那段时间遇到不少阻力,但我始终坚持贯彻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不跟风、不转向。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的进步,技术分销战略逐渐显露了传统贸易分销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市场形势是顺境或逆流,世健都始终保持着稳步前进的态势。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很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贸易型分销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而技术分销商则生存下来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定位准确,世健在这次“退潮”中不但没有溺水,反而逆势而上。这些年来,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荡起伏,世健集团的业务经营所受到的冲击被降到了最低,利润也保持在一个可观的水平上。


虽然如今电子行业的利润不断减少,但自从我们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及完整解决方案给客户和生产商后,我们相对地也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润。随着产品线与客户群增加,世健充分掌握了多家生产商的技术,同时在应用市场上也累积了丰富经验,成为应用领域的专家。这样不仅让世健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关应用上的更多样、更广泛的意见,还可以把优质的产品引入客户的产品当中,以技术角度去做市场,开创了需求创造的经营模式,达到三赢的局面。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现场应用工程师跟客户紧密合作,即在客户那里为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能有效地为生产商创造更多生意,同时我们又能提供现有的或是更先进高阶的科技方案给那些向我们采购芯片的客户。增值服务让我们更出众,而生产商也很喜欢我们这个经营模式,愿意提供更多支持,更大量、更稳定地供货给我们。


问:对于您和公司而言,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您为公司设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世健自1987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2年的历程,人才培养一直是世健最为重视的。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世健当下乃至未来都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始终致力于增强团队的整体实力,包括尝试更多创新、发展更强大的技术团队,以及引入更多伙伴与我们合作,提升我们的整体服务。未来,我希望由年轻一代领导的世健可以仍旧像它的名字一样,一直“稳健地”发展下去。更远一点看,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世健”成为一个百年品牌,一直流传下去。


“成为亚洲首选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不断为客户与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这是世健的发展方向。世健将继续坚持技术分销的定位、专注创新,积极开拓细分市场,比如针对物联网的迅速发展趋势,预先布局,并开发新的IoT解决方案和模块,为成为未来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努力。同时,世健也将保持与供应商及电子厂商紧密协作的关系,为新的科技与趋势做出定位,并帮助客户把这些最先进的科技糅合于他们的产品当中。


问:展望未来,您如何评估公司所在的行业前景?在您看来,有哪些利好因素?又有哪些风险是需要提前防范的?


答:虽然近两年电子行业发展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我仍然看好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基础正是我们电子元器件。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IC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授权分销行业的价值也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终端应用的多样化得到了重塑,其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从区域来看,在未来,我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电子分销行业最好的商机仍在亚洲,这里还有很多未开发的领域。此外,随着电子技术革新速度加快,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人脸识别等眼下热门应用领域的急速发展,渠道与科技紧密结合将是电子分销最大的倚仗,而这正是我们世健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近来原厂重组并购不断,这实际上是因为原厂希望通过不断联合和购并,来降低自身成本并扩大规模。但随之而来的,是半导体产业上游变成了少数寡头垄断的局面,原厂话语权、设计成熟度得到增强,渠道也越来越透明。对广大代理商而言,原厂频繁并购重组后,渠道管理策略变化就在所难免,这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更严峻的挑战。但在这样一个行业大调整的背景下,元器件分销行业也将经历一个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而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还幸存下来的企业,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世健自1987年在新加坡成立至今已经30余年。这些年来,无论是面对多变的全球经济,还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分销市场,世健都始终从容应对,并保持着业绩的稳步增长。因此我们对于迎接这些市场挑战还是充满信心的。


问:关于团队管理,您推崇怎样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如何打造团队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等方面,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答:“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我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说到“人才”,与很多企业管理者只看重员工的能力和成绩不同,我认为“人才”不单指能力,而是人品与才能的综合。人品包括个人的品格,比如是否忠诚正直;还有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努力。才能则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和积累慢慢发展的,但品格和工作态度则决定了他能否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因为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很注重从一些细节中观察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个人品格,从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感,从而判断他是否有能力去完成重要的任务。


世健始终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我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员工,希望努力将世健经营成一个“大家庭”,为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营造一个无后顾之忧的稳定环境。在创业初期,世健人员不多,老板和员工之间没有界限,大家打成一片、共同拼搏。逐渐形成规模以后,前期这种上下级之间、管理层和员工之间亲切无隔阂的关系也被很好地延续了下来。我的管理哲学是,想要员工专心工作、为公司努力,就要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处境,尽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将心比心去关心员工,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这样才能以公司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为之进取。所以如今在世健,到处可见工作10年以上的老资历员工,这在人员更新换代和流失率极高的电子科技企业内并不多见。



潘勇升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员工


问:商业之外,您是否还投身于一些社会事务或公益事业?您如何看待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间,您有哪些考量?


答:我一直认为,企业是作为社会的共生体而存在的,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稳定与发展。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企业在不断发展并为自身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持续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当然应该更有回报社会的情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自身行动,弘扬“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因此,在商业之外,世健公司以及我个人都比较热心公益事业。


在新加坡,世健连续5年与新加坡6所公立大学之一的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合作,创立了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与当地基金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包括为15~19岁的贫困青少年提供机会,学习领导能力和商业精神等;另外我们还资助了UOB年度慈善跑等社会公益项目。


在中国,世健持续多年与香港慈善组织“苗圃行动”(Sower Actions)合作,为中国内地农村地区的贫困儿童送上御寒衣物,帮助他们温暖地度过寒冬。世健许多员工也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挑战12小时”等类型的筹款行动,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问:请您描述一下,普通工作日的一天,您从早到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如何分配您的时间?


答:在我看来,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勤奋。虽然世健自成立至今已经30多年时间了,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发展,但我现在还是保持着创业初期的习惯,基本上每天保证14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在旁人看来我应该算是个十足的“工作狂”,用于个人休闲娱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问:繁忙的工作之余,您在闲暇时,有怎样的兴趣和爱好?


答:闲暇之余我喜欢运动,比较喜欢挑战自己。因此,我会不时地参与一些长跑活动。偶尔有机会,我也会约上亲朋好友,打打高尔夫球。另外,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做饭给家里人吃。看到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我就会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


问: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自您投身商界伊始,您对于中国不断发展跃进的经济环境,有哪些真切的个人感受?


答:在早期进入中国,看到中国这个时期的发展真是一件令人大开眼界的事。作为海外华人,我很高兴目睹并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阶段,拥有无限的机遇。而到了2010年,短短二三十年,中国经济持续经历了闪电般的飞速增长,GDP保持强劲的同比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显著增长令全世界瞩目。


除了经济之外,自世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也切实看到中国基础设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进步,给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十足的便利。


此外,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很强大的就是中国人民的心态——中国人民有着强大的决心和信心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并朝着中国更美好的未来一直努力着。哪怕是在当前国际贸易局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国人民也完全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懈怠,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非常值得称赞,也是我非常尊重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中国的领导层在这一历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他们确实在努力领导中国社会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变革,让中国走上了如今的发展道路,获得了如此多的成就。


问:您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产业机会、投资机会等,有怎样的个人研判?


答:在我看来,中国一直注重以生产力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赖重工业与出口推动向由消费与服务业驱动转型。贸易紧张在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然而,中国继续倡议“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努力发展国产品牌的产品,如今更是鼓励国产企业将自身产品打造成世界级产品。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现在更专注于发展自身的技术实力,政府也为中国公司提供了大量以技术和创新为重点的政策扶持和拨款支持,让这些企业能发展得更好、更快,争取以过硬的技术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当前贸易局势紧张,而中国仍保持“中国速度”并集中力量争取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愿景的实现就需要发展更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更强劲的增长动力,以及各方面都更加开放的现代化经济。由于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消费国,我相信别的地区对中国的投资将继续增长,中国现在也正进一步开放并与其他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尤其是迅速与外国企业分享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机会。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领域的限制在逐年减少,全国各地都建立并开放了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等曾一度受到严格限制的领域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开放。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市场在不断发展与逐渐转型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改变,包括会寻求更优质的产品、更强大的技术和创新,投资模式也会有一些变化,相信这些都会让中国的未来发展得更好。


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推进下,您如何看待华人企业家在未来肩负的使命?具体到您个人,您有怎样的蓝图和愿景?


答: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许多传统优良品质,比如勤奋、踏实、讲诚信、重情义等。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优秀企业家所需要具备的品质。特别是诚信,这是生意往来中非常重要的保证,尤其在我们这个技术发展和变化迅速的科技产业,时间就是竞争力,因此世健总会尽力帮助客户抢占市场先机。若片面追求眼前收益,随意承诺却无法实现,那就会坏了自己的招牌,得不到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同样地,在合作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确实无法如期实现,我也会如实向客户反映,让他们有一些准备。我们追求的是稳固而互相信赖的合作,口碑和实力是客户最看重的,要发展企业靠的是真功夫,而非一时的蝇头小利。


作为华人企业家,我们应该秉承祖先流传下来的这些优秀品质,在我们各自的领域为中国伟大复兴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走得更稳、更远。

华商领袖编委会   邮箱:info@hs-lingxiu.com 京ICP备18032406号

Copyright  © 2018 华商领袖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心网